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答案:D
【例4】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
A.知识的活动 B.品德的活动
C.能力的活动 D.审美的活动
考查目的:掌握学校德育的含义。
解析:德育包括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 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 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 德的活动。属于掌握层次,容易题。
答案:B
【例5】小倩自私霸道,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玩。班主任老师通过和她交谈,循循善诱,小倩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主动和同学们道歉,从此她与同学们相处融洽。班主任老师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连贯性原则 B.导向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疏导原则
考查目的:理解掌握主要德育原则含义和运用要求,能够实际运用。
解析: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运用的德育原则主 要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发扬积极因素 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等。其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 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疏导原则是指 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养成良好品德。题目中班主任对小倩的教育遵循的是疏导原则。属于理 解、掌握和运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D
【例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应该坚持的司法保护原则是( )。
A.表扬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表扬为辅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考查目的:理解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显然选项C正确。属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编制教育心理学调查问卷应注意( )。
A.问卷题目不宜过多
B.问卷的编制应尽量生动有趣
C.在问卷中可加入一些探测题目
D.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信度效度分析
考查目的: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解析:问卷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编制的,对于被调查的回答,研究者可以不提供任何答案,也可以提供备选的答案,还可以对答案的选择规定某种要求。研 究者根据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作出某种心理学的结论。问卷法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在编制教育心理学调查问卷时应做到: (1)问卷题目不宜过多;(2)问卷的编制应尽量生动有趣;(3)在问卷中可加入一些探测题目;(4)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本题四个选项均符 合题意。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ABCD
评分标准:
【例2】以下选项,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维度的是( )。
A.逻辑—数学智能 B.音乐智能
C.成功智能 D.人际智能
考查目的:在实际中理解与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解析:加德纳提出,人类至少存在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本题C选项不符合题意。属于掌握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ABD
评分标准:
【例3】创造性与智商存在一定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高创造力者,智商一定不低
B.高智商者,创造力可能高也可能低
C.低智商者,创造力一定低
D.低创造力者,智商一定低
考查目的:创造性思维本质与特点的掌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