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①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归因理论并加以运用,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②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

(4)知识学习与迁移。

①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元认知的含义。

②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5)问题解决的学习。

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及过程,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能联系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6)创造性思维。

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理解智力、环境等其他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结合实际运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5.品德心理。

(1)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掌握品德的概念。

(2)运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了解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促进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了解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6.课堂管理心理。

(1)了解课堂管理的内涵,掌握课堂管理的类型。

(2)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掌握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

(3)理解课堂纪律的内涵及类型,了解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掌握教师对纪律问题的管理对策。

(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1.德育概述。

(1)掌握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2)了解德育目标的含义,掌握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3)掌握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4)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概念、意义。

2.德育过程与原则。

(1)了解德育过程的概念,掌握德育过程构成要素与基本矛盾。

(2)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理解学生思想品德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4)理解德育原则含义,掌握中小学德育主要原则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5)能够运用德育过程与德育原则的基本理论分析学校德育现象与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

3.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理解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含义。

(2)了解德育的主要途径。

(3)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实践中的运用,理解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

(4)掌握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

4.教育法律法规。

(1)了解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3)了解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的主要内容,理解《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4)能够运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案例分析,能判断现实中的教育违法现象和侵权行为,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能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

(5)了解教师权利、教师义务的涵义,掌握教师的六大权利和六大义务。了解学生权利的涵义,掌握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理解对学生权利保护的意义。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理解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能够正确判断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四、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试卷结构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